在過去兩年的時間里,伴隨著地產行業(yè)的不斷暴雷,風險事件頻出,和“零售之王”有關的非標有的在展期、有的被信托公司花式兌付,從前期的“積極作為”到現在的“躺倒擺爛”,反映出來的其實是信托公司“地主家也沒有余糧”的尷尬現實。背著信用賺來的錢,在經濟轉型下,都被吐了出來,這對于境內的金融行業(yè)而言,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。
近日,招商銀行代銷五礦信托鼎興1號至15號產品全部到期,均無法完成兌付,總規(guī)模超23億元。多名投資人已收到該系列信托計劃申請展期18個月的通知。而據多名投資人稱,招商銀行在代銷五礦信托鼎興系列產品中存在多處違規(guī),包括故意隱瞞信托產品信息、故意隱瞞投資風險、風控把控不嚴等問題,已向銀保監(jiān)會舉報。
一個時代的結束,必然要以極致的高潮作為最后的終章。非標的大幕緩緩落下,也只有“零售之王”配得上這完結的腳注。
有人說剛性兌付有兩個層次,第一個層次是信托公司主動剛兌,第二個層次是大銀行逼著信托公司剛兌。這也變成了許多私人銀行向高凈值客戶兜售非標產品最大的賣點,“我們合作的信托公司都簽了流動性支持函!”“我們銀行選擇的非標更安全!”反過來說,只有把第二層剛兌徹底打破,剛性兌付的迷局才算是徹底揭開。
在過去兩年的時間里,伴隨著地產行業(yè)的不斷暴雷,風險事件頻出,和“零售之王”有關的非標有的在展期、有的被信托公司花式兌付,從前期的“積極作為”到現在的“躺倒擺爛”,反映出來的其實是信托公司“地主家也沒有余糧”的尷尬現實。背著信用賺來的錢,在經濟轉型下,都被吐了出來,這對于境內的金融行業(yè)而言,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。
有人說非標轉標是為了應對國家大的經濟結構轉型,但非標轉標何嘗不是救了當下的金融機構(特別是銀行和信托)。對金融機構來說,與其飲鴆止渴,不如踏實挖井,扔掉那些靠信用背書掙來的快錢固然難受,但從長期看,卻是再度走上正軌的一個必需。放棄掙快錢、放棄掙容易的錢,打好基本功,才是金融機構長期穩(wěn)健運行,做成百年老店的根本。
“零售之王”的小弟們紛紛散去,留下的只是非標信托最后的殘局,也許一部分投資者會面臨本金的損失,但我想說,這可能就是變革的必然吧。就像戊戌變法后,有人遠遁海外,也有人留在北京,試著以血淋淋的現實去激發(fā)國人變革的勇氣,“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,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,此國之所以不昌也。有之,請自嗣同始”,非標這場大幕的落下,讓投資者意識到不存在真正的“高收益低風險”,難道不也是如此么?
有些投資者試著從信托合同等方面去找出銀行或信托違約的馬腳,進而積極維權,這也無可厚非。但從長期來看,作為一種健忘的生物,人類只會在感受痛苦后才能有積極的反饋,非標轉標這場變革,行至中局,阻力卻依然很大,必須要通過血淋淋的方式來加深局中人的認知,才能真正走完金融變革這招大棋,從而為更長期的經濟轉型做好布局。(財富中文網)
作者付偉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,某機構資產配置研究負責人
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。未經允許不得轉載。
編輯:劉蘭香